疫情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不确定性,且是高度不确定性,原有经济秩序、生活秩序被打乱,且不知道下一步将会如何变化。
而缴纳的增多,则可以反映疫情的趋缓。这一发现说明,缴费具有与人们的生活高度相关的特征,因此缴费的数据和信息可能可以对重大的社会经济现象起到 指示器的作用。
电费的智能化计费比较领先,且在多省份均为预存预缴。另一方面也说明对缴费产业而言,线上缴费的发展能够提升缴费产业对疫情等突发事件的抵御能力,成为疫情对缴费产业负面影响的缓冲器。如果线上化只是居家令下的暂时选择,那么居家令解除应当对线上缴费有显著负向影响。2. 疫情成为缴费线上化的助推器 随着疫情发展,线上缴费业务弥补了线下缴费的缺失,缓解了疫情的冲击。自3月份起冲击有所收窄, 4-6月份基本和预测值逐渐接近并反超。
那么疫情对数字便民缴费产生了什么影响?数字便民缴费对疫情影响的缓解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? 为了从实证上刻画疫情下的缴费产业,我们首先利用全国2018、2019年的工业、生活用电量的历史数据,对假设未发生疫情下2020年的用电量情况进行预测。即水费、燃气费缴纳减少,可以预示疫情的恶化。中国未来的路还很长,眼下的任务是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,并推动RCEP的生效和实施。
相对来讲,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迫切性有所下降。如果英国加入,将意味着CPTPP不再是一个区域性的贸易协定,而是一个跨区域的贸易协定。近几年,中国在服务业和投资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,但最需要解决的是敏感行业的开放。对中国而言,RCEP是第一个签署的投资章节采用负面清单模式的协定。
无论是关税壁垒,还是非关税壁垒下降,其作用旨在促进商品更自由的流动。TPP规则绝大部分都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。
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方面,三方已经达成继续在RCEP基础上进行谈判的共识。这些制度型规则对国家贸易投资的影响大多是间接的,其本质是对一个国家自己的法律法规、制度进行约束,达到各国制度趋同的目的。但RCEP最终零关税的比重也超过了90%。近些年,美国主推的一些旨在针对中国的规则,实际上都是制度型规则。
收益:货物贸易和战略层面收益较大 从货物贸易、市场开放、制度型规则三个方面比较RCEP与CPTPP的差距,可以看出,货物贸易方面虽然尚存差距,但差距相对较小。而这恰恰也是CPTPP所要求的。在RCEP缔约方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,以及谈判受到诸多干扰的背景下,能达到目前标准水平的协定实属不易。中国加入CPTPP是大战略。
一小部分则需要中国运用智慧进行化解。另一方面,通过扩大进口,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、生产的需求。
但该谈判的难度毕竟不小,而且即便标准比RCEP高不少,但边际收益依然有限。自二战后至今,美国一直是世界贸易体系的主导者。
RCEP涉及这些内容的章节,和CPTPP相比有较大差距。也可以通过更加紧密地发展与缔约方的经贸关系,强化自身发展的稳定性。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,其崛起必然伴随着周边的稳固。另一方面,在空间布局上,美国中短期内试图建立排斥中国的贸易协定。另一个好处是,RCEP国家即便与中国的政治关系有所波折,也会因为体量不够大,而不敢制裁中国。国际经贸规则是不断发展的,从传统的规则发展到现在的高标准规则。
虽然RCEP在电子商务、知识产权等规则方面确实迈出了重要一步,但是诸如国有企业、环境、劳工这些高标准规则有所缺失,而这恰恰是美国强调的规则。这将有力促进三国之间的经贸联系。
而中国融入的时间越靠后,美国则能通过高要价获得更高的利益。总之,中国当年入世在经济、开放、改革、战略等四个方面的收益都十分巨大。
RCEP已经签署,预计明年将会生效。CPTPP毕竟由美国主导,服务业和投资的开放力度必然是最高的。
在有了自由贸易协定之后,美国将美墨加之间的协定安排放在首位。着眼长远,中国应该将加入CPTPP作为重点。其中,在国际经贸领域,一方面表现为规则上对中国的施压,让中国接受其制定的高标准规则。我们认为,可以从货物贸易、市场开放、制度型规则、战略影响等四个维度来分析RCEP给中国带来的影响。
中美之间也有合作的可能性。改革和开放相比,面临的阻力更大,其风险评估也更难,而受益则不会很快见效。
在零关税方面,RCEP与CPTPP的差距一方面表现为最终零关税的比重要低于CPTPP7至8个百分点,另一方面表现为,协定生效当年立即零关税的比重要远低于CPTPP。RCEP还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战略收益。
RCEP许多国家与中国是近邻,将有力拉动国内周边省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联系,从而带动国内循环。RCEP则包括东盟的许多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,其开放程度不可能很高,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。
如果美国再加入,则极有可能会建立一个排斥中国的贸易体系。这四个维度分别对应经济收益、开放收益、改革收益、战略收益。对于中国来说,这方面很棘手,但也无法回避。中国入世之后的成功发展已经表明,中国有能力利用美国主导建立的规则来实现自身的发展。
当前,已不再是争论中国是否应该加入CPTPP的阶段,而应该讨论中国如何加入CPTPP。总体而言,RCEP主要从货物贸易和战略层面给中国带来较大的收益,市场开放和制度型规则方面的收益则有限。
其实制度趋同在国际学界是有争议的。环境和劳工则是拜登在竞选时强调的内容。
RCEP显然还有利于中国的国内国际循环。其策略是,先排斥,再将中国融入。